【简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6年级语文试卷参考(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audioe1981”投稿本文!篇1:6年级语文试卷参考6年级语文试卷参考1.写出“看”的...
【简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6年级语文试卷参考(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audioren1981”投稿本文!
6年级语文试卷参考
1.写出“看”的近义词。(3分)
(1)眼睛注视不动。
(2)自高处往远看。()
(3)集中注意力看。()
(4)抬头向上看。()
(5)向远处看。()
(6)睁大眼睛愤怒地看。()
2.水珠在滚动。(扩句要求用上:一颗颗、荷叶、晶莹的、碧绿的、来回、小、上)(1分)
扩写句子:
3.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缩写句子:(1分)
4.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1分)反问改成陈述句:
5.《趵突泉》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1分)
修改病句:
6.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分)
修辞手法是:
7.把下列谚语、歇后语补充完整。(1分)
,始于足下。孔明借东风,。
8.在你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课文是,喜欢的原因
是(2分)
9.用“因为……所以……”造句。(2分)
10.在你即将离开母校之际,请为老师、同学写一则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2分)
11.请用“滔滔不绝、夸夸其谈、赞不绝口、骄傲自满”写一段话。(2分)
4、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1分)
5、孔子的这段言论运用的是修辞手法,你能照样子写一段话吗?(5分)
6、“善施教化”中的“施”用三种解释:(1)施行(2)给予(3)施舍,在这儿选()(1分)
7、这段话写的是:(1分)
三、习作。(30分)
同学们,六年的学习生活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请你用“污染、治理、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等词语,自拟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要体现保护环境的思想。
附:参考答案:
一、(一)汗蒸籍贯糟糕捐款俊俏
(二)只要组对就给分
fā(发展)xīng(兴旺)mēi(没有)
发兴没
fà(头发)xìng(高兴)m?(淹没)
(三)“辱”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寸”或“辰”)部首,再查(“7”或“3”)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R)大写字母,再查(rǔ)音节。“辱”在字典里解释有:①耻辱;②使受耻辱;③玷污;④谦辞,表示承蒙。“辱骂”的“辱”应选(③)种解释;“侮辱”的“辱”应选(②)种解释。
(四)形近字组词答对就给分
(五)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狐)假(虎)威
(狗)急跳墙叶公好(龙)(蛛)丝(马)迹
(六)只要答对就给分
(七)1、(1)2、(3)3、(5)
(八)1、(1)目不转睛(2)眺望(3)全神贯注
(4)仰望(5)遥望(6)怒目圆瞪
2、一颗颗晶莹的小水珠在碧绿的荷叶上来回滚动。
3、身体成了丰碑。
4.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也不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
5.《趵突泉》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或:《趵突泉》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
6.修辞手法是:拟人
7.把下列谚语、歇后语补充完整。(1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8.略
9.略
10.略
11.用上“滔滔不绝、夸夸其谈、赞不绝口、骄傲自满”其中一个词得0.5分,语句要通顺,合情合理。
(九)略
二、(一)1、精彩——糟糕谨慎——慎重
2、(1)两头的,“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在好与坏面前,经受不住考验。
3、(1)慈祥的爱,鼓励我
(2)严厉的爱,严格要求我
这体现了爱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慈祥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
4、略
(二)1、省略号表示:省略了列举水是真君子的其它理由。
2、息:停止;歇。“或”可以解释为:有时
3、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好像有德行好像有情义、好像有志向、好像善施教化。
4、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真君子的老师
5、孔子的这段言论运用的是拟人与排比修辞手法,你能照样子写一段话吗?
6、“善施教化”中的“施”是:(1)施行
7、这段话写的是:孔子阐述了水是真君子的理由。
篇2:语文6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语文6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又到了繁忙的期中复习,不少家长在微信上找我询问资料,家长们关心孩子的成绩无可厚非!
鉴于问到的关于试卷的资料最多,那么今天,就把小学6年级下册期中预测试卷分享在这里,以便于孩子们能够提前熟悉题型,看看哪里存在不足,那些需要加强,这才是做试卷最终的目的。
家长们记得为孩子收藏了,另外有需要答案的,可以在文末添加微信进行索取,另外,如有家长需要其他学科资料或许学习方法的,可以在微信上与我交流!
亲爱的家长们,我专注于小学、初中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与陪伴,分享教育理念、学习技巧、养育方法、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我每天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关于学习方法、
提分技巧、教育方法方面的文章,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一个真正好的老师,不是教孩子多少知识点,而是传授好的学习方法。
篇3:语文试卷一. 语文知识,最拿手!(4+4+3+3+6+5=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mǐn jié tǔ rǎng shè huì shāo wēi
( ) ( ) ( ) ( )_
dǎ rǎo xí guàn jià zhí mào shèng
2、组词:(4分)
租( ) 品( ) 惊( )浸( )
祖( ) 晶( ) 掠( )侵( )
3、判断下列句子,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给予改正。(3分)
①中国足球队冲进世界杯赛场是亿万球迷的最大愿望。( )
②、小明喜欢踢足球和乒乓球。( )
③因为听到了申奥成功的喜讯,所以全国人民异常激动。( )
4、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7分)
①.选词填空。
危害 损害 伤害
通过学习《八荣八耻》,我懂得了:对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不能( )别人的自尊心;对那些( )公共利益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制止;而对那些( )社会的犯罪分子,要毫不留情地给予狠狠地打击。
②、选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不但……而且……
a.、( )天气很冷,( )大家学习热情很高。
b.( )知识的海洋是漫无边际的,(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c.( )你走进课外的广阔天地,( )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5、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改成句末是句号的句子:
⑵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
改成把子句:
改成被子句:
(3)缩句
①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
②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二.积累与应用,我最棒!(3+8+9=20分)
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3分)
⑴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⑵ ,白银盘里一青螺。 ⑶ ,潭面无风镜未磨。
⑷ 独在异乡为异客, 。⑸ 海内存知己, 。
⑹ 谁知盘中餐,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3+2+3=8分)
① ( )山( )水 清( )见( ) 诗( )( )意
晶( )剔( ) 色( )斑( ) ( )( )参天
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描写 ,请你任选几个词写一段话(最少选3个词):
②学富( )( ) 满( )经( ) 学( )( )西( )古( )今
功( )名( ) 着作( )( ) ( )文( )雅 ( )( )彬彬
任选其中四个词以上,写一段话:
四年级试卷:小学四年级语文(苏教版)期中教学效果调研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p? ju?n m?n ji? j‘ g?ng s” z?o
j‰ ch“ q‰ w“ z‘n zh?ng s‰ su?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划出。(6分)
埋怨(m?i, m?n) 应邀(y‰ng ,y?ng) 成绩(j? , j?)
晌午(sh?ng , xi?ng)疟疾(n<?,nu?) 憨态(h?n , g?n)
三、比一比,再组词。(6分)
未( ) 状( ) 纽( )
末( ) 壮( ) 扭( )
四、按查字典要求填空。(6分)
1、“欲”(y”)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
2、“欲”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⑴欲望,要求;⑵需要;⑶将要;⑷希望,想要。它在“青翠欲滴”中的意思是第 种;它在“随心所欲”中的意思是第 种。
五、按要求写成语。(8分)
1、练习3“熟记成语”的8个成语依次是: 、
、、蔓草荒烟、、
、、蔚为壮观。
2、小明过去学习成绩很差,后来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在班上 。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一句歇后语。
名人名言:
歇后语:
2、语文课上,王老师在黑板上把“末”字写成了“未”字,你该怎样给老师指出。
我会 地说:“
”
七、填空。(7+6=13分)
1、“他转念又想: 、、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这句话用苏轼吟诵的内容来写就是 ,
, 。 (《但愿人长久》)
2、《望洞庭》这首诗的诗句是:
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多美啊!请你在
右边的方框中画一幅简单的图画。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作业。(2+6+3+4=15分)
红 头 巾
雪,密密麻麻,无边无际地飘落……
山谷,幽静的.山谷,
梯田,默默的梯田。
玲玲趴在窗口,把红脸蛋贴在玻璃上向外窥视:
那条垂到山下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老师曾领我们在那里采集标本,路旁的小红花,还向我微笑过。
山谷里那条小河怎么不见了?夏天,暴风雨过后的傍晚,老师总是把我们背过河来。
老师啊,您正在干什么?雪下得那么大,您可千万别出来啊,北风会把您刮走的,大雪会把您埋在山谷……
白皑(?i)皑的雪地上,隐隐约约地闪动着一点红光。
妈妈,您看那是什么,像一片游动的彩云,它不怕北风吗?
妈妈,您快看哪!
飘来了,我看得清清楚楚,那是老师的红头巾飘来了,飘到山上来了!
1、认真把短文读几遍完成下面作业。
⑴从文中找出“隐隐约约”的反义词,它是 ;
⑵“闪动着的一点红光”和“游动的彩云”都是指 。
2、再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把短文的内容在头脑中想像成丰富的画面: ⑴这幅画的内容主要是玲玲趴在窗口看到 。 ⑵玲玲不见“山下的小路”和“山谷里的小河”,又回想起两件事。我们读了这些内容,头脑中又有两幅感人的画面:
3、文章写得多感人啊!我们读到这样的文章,应该边读边做一做记号。请你用“~~~”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内容(2-4处)
4、“红头巾飘到山上来了!”玲玲和老师见面时会互相说些什么。(写4句)
玲玲:
老师:
玲玲:
老师:
九、习作(任选一题)。(25分)
1、读了《红头巾》一文,你会感到:老师关心玲玲,玲玲热爱老师。你热爱身边的哪一位老师,你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哪件事给你印像最深。要求写真话,表达真情。题目自拟。
2、写作文就人是用书面的形式与别人交流。几年的小学生活,你有做作业感到很苦恼的时候吗?如某一天的作业特别多。如果有,请你以“今天的作业真多”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写清楚那天的作业为什么多,多到什么程度,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等。
篇4:语文试卷评析一、考试要求:
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第一大道是选择题,要求能识记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意思和正确使用词语,还包括识记一些课文所引用的诗句及作者。
第二大道是填空题,所考察的文学常识,包括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和相关的体裁常识。
第三大道是默写题,内容是心修二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中的名句。
第四大题是阅读题,包括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三道题,诗歌鉴赏考察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文言文阅读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察到对文言字、词、句的文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现代文阅读考察了对文学作品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还考察到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并筛选和提取文中的信息,对艺术技巧,作者观点态度也进行了考察。
第五题是语言运用,考察了学生逻辑,推理,联想、想像能力和调动语言积累的能力。
第六题是作文,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试题评价:
这套题较全面涉及到语文基础知识及语文能力的运用等的考察,所出的题基本在必修一的语文课文内,这是为了针对本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文言文阅读默写和文学常识都属于课文内容,难度较易,而诗歌鉴赏题是余光中的《乡愁》,必修二中我们学习的是他的`作品《听听那冷雨》,可以说这道题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扩展,把所学的课文知识运用到课外,是一种知识运用能力的迁移。本试题最重要的一个模块是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这个话题上难度不大,材料作文较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另外,不限制文体,学生大多有话可说。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诗歌鉴赏题比较理想的说明学生具有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内运用到对课外知识的学习能力。
2、文言文阅读也较理想这和必修一的文言文篇目较少,教师讲解较详细有一定的关系。
3、文学常识和默写的解答不够理想,说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4、对作文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根据要求完成,部分学生的文章思想健康,感情较真挚,这与话题较接近学生的实际分不开的,语言表述方面,基本能够通顺,但总的来说,有创新的作文并不多。
四、几点建议
1、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
2、针对本学校的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较差的情况,落实学生对课本内容,如文学常识,背诵的学习。
3、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从而尽量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写作。
篇5:6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试题6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试题
一、填空题
(1)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100千克大豆含油()千克
(2)5米的1/6是()米,()米是1/6是5米。
(3)()的倒数比它自己大。
(4)妹妹今年12岁,是哥哥的年龄的2/3,哥哥今年()岁
(5)钢笔价格的2/5相当于书的价格,这里可以把()看作单位“1”
(6)把1.5:3/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7)一根电线长14米,用去2/7,还剩下()米。
(8)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请根据这句话写出一个等量关系式:()
(9)六年级一班男生28人,女生32人,女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10)一种农药,药和水按1:100配成,配成这种农药202千克,需水()千克。
(11)一堆煤10吨,先用去2/5,又用去2/5吨,两次共用去()吨。
(12)AB两数的比是4:3,A数是20,AB两数的和是()
(13)A是B的1.25倍,那么A与B的比是(),比值是()
二、判断题
(1)12×2/3与2/3×12的计算法则与意义都相同.()
(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3)一个比是一个数.()
(4)因为1÷A=5/16,所以A和5/16互为倒数.()
三、列式计算
(1)18的5/6比1的倒数多多少?(2)一个数的3/5是21,这个数的2/7是多少?
(3)A数是60,B数比A数的3/4多6,B数是多少?(4)把20克糖放入80水中,水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四、应用题
(1)看图编一道应用题,再解答.
(2)建筑用一种混凝土,是用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4配成的,要配36吨这种土,需水
泥和沙子各多少吨?
(3)学校运来桃和梨共18筐.其中桃的筐数是梨的4/5,求桃和梨各多少筐?
(4)故事书有729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8/9,漫画书是科技书的5/6.如果买其中最少的.一种书,需要买多少本?
(5)现代小学六一班的王明学:”我校六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1/5,五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1/6,已知六年级有学生210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补充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两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
(6)AB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1.5小时,A车行了70千米,B车行了90千米,这时两车的路程占两地路程的2/5.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商店售出2筐苹果,每筐24千克.占售出水果总数的6/11.售出的梨占售出水果总数的1/4.商店售出梨多少千克?
上面的内容大家都会了吗?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6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对熟悉的知识加以巩固,对陌生的知识加以了解。
篇6:6年级语文课文内容填空苏教版6年级语文课文内容填空
1、当__________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然是______________;当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早已__________。啊,__________,____!
2、我们爱你——_________的清香,___________的醇美,___________的光洁绚丽,_______的天工巧夺。从这段诗中,可见我们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爱你——_________奏出的古曲,________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_________,祖国大地燃起的___________。从这段诗中,可见我们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爱你——_____的史册,______的硕果。松树的________,梅花的______,______的胸怀,________的气魄。
5、我们______,我们______,我们______,我们_______,你是__________的强者,我们爱你啊,______!
6、全诗采用“____—____—____”的常规结构,首尾呼应,表达了对伟大祖国_____________的感情。
7、明朝末年,_____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_______。他们_____台湾同胞,台湾人民________。
8、从_______来到______的,有不少________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________。他还规定__________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____族和_____族的关系________了。民族英雄郑成功________、建设_______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9、这时,埃斯内尔又______过一只__________,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__________,它是我们送给你的_________,请收下吧!”埃斯内尔是______的老师,他送的礼物是____________,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弥留之际,肖邦_____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__________带回去,我要_____________。”“弥留之际”的意思是_________,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诗人_____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听到________被官军收复,不禁大喜若狂,泪如泉涌,洒满衣襟,因“______”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就有了第三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从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示儿》是___朝诗人______的作品,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______________的感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负荆请罪》这篇小话剧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时间),说的是赵国的_______用_______方式向_________请罪的事。现在常用这个成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剧本共分为____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________,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________。剧本开头先写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_________交代和_________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____________等。剧本通过写人物对话,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14、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____________。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______。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______________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___________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_________》。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__________________,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________________,它是我们送给你的____________,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从老师手里接过了__________,回首望了__________,然后登上马车,____________。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_____年。为了________,也为了_________,肖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肖邦原来的____________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___________,肖邦紧紧________姐姐路德维卡的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肖邦就这样带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他才_____岁。
15、哈尔威________在他的船长岗位上,_________地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_______和_________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______________。轮船在慢慢下沉。人们_______划着小艇在“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长又叫道。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长哈尔威______在舰桥上,_______也没有做,_______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_________。人们透过___________,凝视着____________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死亡__________________权利。
16、《船长》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的作品。通过描写,高度赞扬了船长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文中多处对他进行了细节描写,读来让人肃然起敬,比如:“哈尔威________他的船长岗位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_______和________都______,他仿佛不是____而是__________,一切_______________。船长哈尔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乔依________了,他从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的回报,他以前___________也________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_________________的事,他一直___________________。
18、沉重的打击只能使________叹息。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她们硬是用___________,敲开了_____________,硬是___________把“_______”浇灌成“_____”。她们庄严地向________和_______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____________”!一年后,夏洛蒂的《______》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_____________,引起评论界的_________。
20、比起整天________________的顶礼膜拜,他宁愿_______________的命运。他的办公室门口通常会_______,上面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_____________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他不断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22、法门寺是个_______的名寺,_______,集纳了________________。你若想在____________,不如到___________阅读经卷。这样,你的______便会__________出来。玄藏__________,觉得________,便决意_____________,离开这_____________的法门寺,寻一个________的深山小寺去。
23、这些树就像_______啊。它们________,就是________,为了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它们都奋力______________,于是它们_________。而那_______________的三两株松树,在灌木中___________,不愁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以,它们就成了_____________啊。
24、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_______在书中的一句名言:“_______的心理比________还要可怕_______。”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的人,即使在________,也终将会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
25、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____________,腰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肩上_____________,背上_________________,挂________________,头顶撑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_____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一个________,一个_______的人。
26、一把________的剪刀,一张________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________,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小就听人_________:“你姥姥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____________的神态,那剪刀___________的刷刷声,_________。我是个_______的调皮蛋,经常_________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_________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____________”便完成了。嗬!梅枝和喜鹊________,大小_______。我服了,可还要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28、______剪,______剪,_______剪,_______剪,_________剪,甚至__________。姥姥的'手_________。好使的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
29、每一个舞姿_________,每一个舞姿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__________________,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愈捶愈烈!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在______和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成了__________;声,成了_________……当它__________的时候,世界__________,以致_______________。简直像_______________。耳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呈现出_________的色泽,________而_________。叶子如此之绿,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_________。它巍巍撑立在高原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__________。
3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__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_,既愿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________,_____着,_______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_______草原_________起来:______声,车声,________声,响成一片。
33、麋鹿是______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又被称作“______”。麋鹿是一种____性______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______,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______的,蹄子_____,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____色的,冬季为___色。
34、我_____,我_____,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而不在于______。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_____,重新_____,让我的生命_________。人活着不是为了______,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___________。
35、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_________,随后_____留学,师从_________________。他的愿望是:早日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为祖国建设服务。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_____________。他站在甲板上深情地______着远方,想到前方就是自己__________的祖国,心潮澎湃。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6、詹天佑是我国_____的_____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有:一是人为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环境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因为居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而八达岭隧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采用了_______________。
37、詹天佑不怕_____,也不怕_____。毅然_________。马上开始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都要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詹天佑经常_______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___________,不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篇7:6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的感觉还比较满意,几个曾经学习上无所谓的孩子对语文感兴趣了,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同学进步很快,让我感到自己平时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回报。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
有了兴趣,没有信心也不能在学习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绩差,因为其在学习上没有成功的信心。因为很多老师课堂的目光多停留在优生身上,提问时不注意,好不容易给个机会学困生生,可能是道难题,只会让其丢脸,没有成功怎会开心?我提问会根据难度来,简单的让学困生回答,正确率自然高,赞美的语言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脑子不如人。即使答错了,也要找个理由夸一夸。我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眼里,大家都一样,只是态度不同造成成绩的差异。态度改变,成绩一定进步。
篇8:6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旧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明确了学生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听写,从源头上堵住了出错的概率。
其次,分阶段、分内容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复习,如:结构相同找词语,修辞手法、改病句、缩句的操练,名言警句的积累、重点句的理解、把握课内外阅读、加强了写日记和即席作文等。此外,对于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掌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好各单元的过关,从字词、段落到篇章,要求学生逐个过关。
篇9:语文教育随笔6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因势利导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墙上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丰收,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篇10:语文教育随笔6年级《才能来自勤奋》是一篇说明文,全文以“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列举了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成功的事例,说明了才能来自勤奋。本单元的重点是 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文章结构严谨,中心明确,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要领会中心并不难。所以,我想就让学生自己来学懂课文,还学生课堂的主 权。
第一、从课题入手,展开学习。
揭题后我让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学生很快就明确了“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取得的”这一道理。然后我追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来说明这个观点?学生沉默片刻后,大胆设想:可以举些名人的例子,让大家从他的事例中明白“才能来自勤奋”;可以运用一些名言警句, 从中感悟“勤奋出才能”,使说理更充分。
第二、抓住感情朗读,深入学习。
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三位伟人的敬佩之情。从而懂得:要成功,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
★ 6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6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6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 小升初语文试卷
★ 二年级语文试卷
★ 语文试卷反思
★ 九年级语文试卷
★ 小学语文毕业试卷
★ 一年级语文试卷下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